读书会
第26期:《记忆的性别》
贺萧(Gail Hershatter),曾求学于美国汉普郡学院、中国南开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获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曾任美国亚洲研究学会主席,现为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历史系教授。著有《天津工人,1900-1949》,《个人的声音: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妇女》,《危险的愉悦:20世纪上海的娼妓问题和现代性》,《中国妇女在漫长的20世纪》,《记忆的性别:农村妇女和中国集体化历史》等。
“女性和媒体”项目每月举办在线读书会。 读书会从2021年3月开始,所读书籍的内容主要涉及女性相关的话题。“符号行动派”是其每月都更新的公众号,我们在上面发布每期读书会的内容。
贺萧(Gail Hershatter),曾求学于美国汉普郡学院、中国南开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获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曾任美国亚洲研究学会主席,现为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历史系教授。著有《天津工人,1900-1949》,《个人的声音: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妇女》,《危险的愉悦:20世纪上海的娼妓问题和现代性》,《中国妇女在漫长的20世纪》,《记忆的性别:农村妇女和中国集体化历史》等。
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是一位十分有创新和洞见的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读书会一直很喜欢阅读,并与其艰深理论不断挑战、尝试去理解和对话的作者,之前我们已经花了两个月时间阅读她的优秀著作《性别麻烦》和《身体之重》,分享过两次关于这两本书的理解和读后感,公众号也发了一篇主读者的简短总结(欢迎滑至文末“推荐阅读”第一篇点击回顾)。
安妮·埃尔诺(法语:Annie Ernaux)是一名法国作家和文学老师。她的文学作品大部分是自传体,与社会学保持紧密关系。2022年,获颁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她“勇敢、冷静而敏锐地揭露了个体记忆的起源、隔阂与集体压抑”。
小编: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1956年出生于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修辞与比较文学系教授。她被公认为是在世最有影响力的50位哲学家之一,也是性别研究领域的专家。
最近世界各地发出了很多女性主义者的声音,无疑,为女性争取平等的奋斗是一场长征。今年十月是一位优秀的记者苏·劳伊德·罗伯茨(Sue Lloyd-Roberts)去世7周年的纪念日,她是英国第一位在苏联、中国、伊朗等新闻站独立编采报道的女性记者。
7月我们对《性别麻烦》进行了深度解读后,8月又对伊瑞葛来的作品《此性非一》进行了文本探讨,中间有书友们提出了很好的问题,也关涉到巴特勒对依瑞葛来及波伏娃对性别观点的讨论,基于此,9月25日我们将继续探讨巴特勒的另一本著作《身体之重》。
波伏娃认为男性在这个社会中始终是普遍性的存在,而一个女人不是一开始就是女人,而是后天变成的,且必定是唯一被标出性别的他者。相比而言,露西· 伊瑞葛来(Luce Irigaray)的观点略有不同,她认为女性是完全不存在的,女性并不是一个能被思考的性别,因为只有男性是永远的在场,女性是永远的“缺乏”,是语言的“不在场”,从而是无法被标记的。她们永远内在于阳具逻格斯中心主义即大写的父系律法中。
期待找到并联结有需要有热情有兴趣的女性和男性朋友,让我们彼此通过互联网,通过分享知识、阅读讨论一起相拥一起温暖彼此,并知道我们是有选择的,我们也是有力量一起来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