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
“女性和媒体”项目每月举办在线读书会。 读书会从2021年3月开始,所读书籍的内容主要涉及女性相关的话题。“符号行动派”是其每月都更新的公众号,我们在上面发布每期读书会的内容。
“女性和媒体”项目每月举办在线读书会。 读书会从2021年3月开始,所读书籍的内容主要涉及女性相关的话题。“符号行动派”是其每月都更新的公众号,我们在上面发布每期读书会的内容。
有没有真正从女性身体而来,直接体验出发而批判性借助西方心理学脉络建构起来的女性心理学?或者说这样的源于女性本身的女性心理学建构何以可能?这个问题对于卡伦·霍妮(Karen Horney)来说,简短的回答可以是:“有可能”。
大家可能听过不少关于第一波、第二波、第三波甚至第四波女权的理论,也在之前接触过我们读书会关于这几波浪潮的这些代表人物的核心思想,这个月我们想要介绍和研读的文本,是和一位十分独特的女权主义者相关…
“费德里奇(Silvia Federici)的鼻子和嘴巴上系着一条黑色围巾,她穿着一件母亲很久以前做的精致的蓝色毛衣。Federici每天至少要在(纽约市)Prospect Park散步一次,即使是在冬天,她也会和交往47年的伴侣、哲学家George Caffentzis一起。
相信关心女性/权主义的读者应该最近从各种媒介渠道对这本书——《圣杯与剑: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未来》(The Chalice and the Blade: Our History, Our Future (1987))有所耳闻,作者是理安·艾斯勒(Riane Eisler),一位社会系统科学家…
如果你还没有听说过《女人所生:作为体验和成规的母性》(Of Woman Born: Motherhood as Institution and Experience (1976))(而实际上,中文翻译在小编看来还是保守了,英文的Institution在这儿应该翻译成“制度”,即“作为经验和制度的母亲身份”)这本书,那么你错过了世界第二波女性主义思潮中的一个重要文本
近年来,尤其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束之后,生育率下降以及人口增长放缓的事实带给社会不少思考。随着三胎政策的放开后,数据显示,大部分人似乎在生育这件事上已经没有太大的情感意愿,重重压力之下,过好自己的生活似乎都需要拼劲全力。
贺萧(Gail Hershatter),曾求学于美国汉普郡学院、中国南开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获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曾任美国亚洲研究学会主席,现为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历史系教授。著有《天津工人,1900-1949》,《个人的声音: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妇女》,《危险的愉悦:20世纪上海的娼妓问题和现代性》,《中国妇女在漫长的20世纪》,《记忆的性别:农村妇女和中国集体化历史》等。
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是一位十分有创新和洞见的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读书会一直很喜欢阅读,并与其艰深理论不断挑战、尝试去理解和对话的作者,之前我们已经花了两个月时间阅读她的优秀著作《性别麻烦》和《身体之重》,分享过两次关于这两本书的理解和读后感,公众号也发了一篇主读者的简短总结(欢迎滑至文末“推荐阅读”第一篇点击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