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陈冬娜:我为什么要把公益作为事业
【编者按:本期专访我们采访了广东省深圳市的陈冬娜。刚刚三十岁左右的她,却为中国的公益事业工作了十余年。从保护性侵女童到开展性侵预防教育,从为临终老人提供关怀到保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以及资助贫困的高中生,从把一个年仅10万元人民币的公益组织扩大到年收入200万元,陈冬娜对中国的公益事业有了全方位的理解,尤其是中国的法制和社会制度在公益方面的演变。】
为什么会萌发做保护女童和女性的工作?
陈冬娜:当我回想起自己为何会踏上这条保护女童(儿童保护的公益事业道路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深深的感慨。那时的我,对于公益慈善领域还是一片懵懂,像是一个刚刚踏入未知世界的探险者。
然而,正是这个契机,让我有幸加入了一个充满爱与力量的组织—深圳市春风应激干预服务中心(简称:春风)。
所以在这里我更想分享一下春风机构的故事,创始人:隋双戈博士,他攻读心理应激干预方向的博士学位。从文献得知,性侵害对人的影响远大于灾难、事故,在发达国家,性侵遭遇者的支持服务很多,而中国大陆还是空白。2005年,隋博士联合与他一同学习心理学的伙伴们一起共同发起了“春风计划”——中国大陆第一个预防性侵害、援助遭遇者公益项目。但那时,“性侵”还是让人避犹不及的话题,寻找伙伴和遭遇者,都极为艰难。拒绝、非议更是常事。在发达国家,性侵遭遇者往往能够获得大量的支持与服务,帮助他们走出阴影,重新面对生活。然而,在中国大陆,这样的服务却几乎是一片空白。在“春风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令人痛心的现象:性侵遭遇者中,女性占比极高。更让我们痛心的是,很多受害者都是在小时候就遭遇了这样的不幸。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受害者都是因为缺乏性安全知识而成为了目标。这一发现让我们意识到,预防性侵害、普及性安全知识,尤其是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性安全教育,刻不容缓。
于是,在隋博士的带领下,组建了志愿者团队在2015年发起“春风计划”子项目“春风快乐成长计划——儿童性安全教育进课堂、进学校、进社区”,我们培训了一批种子师资人才队伍,组建了春风讲师团,创作出版儿童性安全教育系列绘本,这些绘本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孩子们传授了性安全知识,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身体、学会保护自己。我们的服务人群涵盖了幼儿、学生、家长、社工、社区居民、心理咨询师、教师等各个层面。这一项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并荣获了“中国社会创新项目百强”等多个奖项。
春风的使命和愿景深深地打动了我。在这里,我接触到了许多令人震惊的数据和真实案例,我了解到,每年都有大量的女童遭受性侵害的悲剧发生。这些无辜的孩子们,在遭遇不幸后,往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创伤和长期的痛苦。而许多女性,也在成长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和歧视。这些现象让我深感痛心。
通过多年的努力,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孩子和家长开始关注性安全问题,越来越多的学校和社区开始开展性安全教育活动。然而,我们也深知,要彻底消除性侵害这一社会问题,还需要我们持续不断地努力。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就能够为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温暖和希望。
在加入这份工作开始,从接触专业的志愿者们,到深受创伤影响的服务对象们……随着时间推移也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公益工作者,我深感有责任也有义务,更让我坚定了为他们为社会提供支持的决心。
同时,我也逐渐意识到,保护女童/女性不仅仅是一个机构或一群人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共同使命。我们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于性侵问题的认识;我们需要完善法律法规,为受害者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在开展这方面工作的时候,你一般会遇到什么困难?
陈冬娜:于我个人来讲那还是对于公益慈善的了解与认知,自己专业能力,领导管理,机构运营管理等方面。对于机构来说就是资金方面的困难。
这么多年,你在开展工作的时候,感觉在法律层面有哪些进步吗?或者在法律层面,你希望有哪些提高呢?
陈冬娜:对于关注儿童性安全教育层面,普及程度我认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学校未有相关的课程开展,老百姓们了解相关知识大部分还是依靠公益机构在开展。同时,社会上的性安全教育等的活动虽然多,但往往缺乏持续性和深入性。因此,我认为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性安全教育或者说未成年人保护的普及,不仅要在学校中加强教育,也要在社会层面开展更多形式、更多元化的活动,让普及、预防真正走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自我保护的有力武器。最后从政策层面加大对于实施者的惩罚力度等。
你能举一两个你工作中遇到让你很难忘或者给你很多启发的事例吗?
陈冬娜:回顾过往,这些年曾遭遇过许多独特且难忘的经历,它们不仅给我带来了深深的印象,更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启示。这些经历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串联起我公益事业生涯的轨迹,让我不断成长和进步。那时我刚进入公益机构不久,负责一个重大项目的初期筹备工作。由于经验不足,我对于项目的整体规划和细节处理都显得力不从心。初来乍到,那时的我,虽然满怀热情,但面对堆积如山的资料和纷繁复杂的任务,我如同一只无头苍蝇,不知所措。项目的整体规划、细节处理、资源整合……每一项工作都让我感到力不从心。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适合这份工作,甚至产生了放弃的念头。
然而,就在我即将陷入绝望的深渊时,一群志愿者如同黑暗中的明灯,给予了我及时的帮助和指导。他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知识,为我解答了一个又一个难题,让我逐渐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他们的无私奉献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深感敬佩。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都会想起他们,他们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所在。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我也更加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与他人携手合作,才能共同克服困难,实现更大的目标。
除了这个事例外,还有一个让我难以忘记的经历。那是一次热线服务,我接到了一个特殊的求助电话。电话那头是一位年轻的小女孩,她遭遇了性侵,身心受到了巨大的创伤。她感到绝望和无助,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她告诉我,她站在海边,望着波涛汹涌的大海,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那一刻,我深感责任重大。我尽我所能地安慰她,告诉她不要放弃生命,因为她还有无限的可能和未来。我引导她寻求专业的帮助和支持,告诉她有很多人愿意帮助她走出困境。经过一番劝说和安慰,同时了解她所在的地区,一边接听她的热线,一边微信发信息联络团队伙伴协助我开展线下危机干预救援工作,最终警察和家人一起找到了她解救了她……这次经历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公益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它让我意识到,每一个求助者都是一颗需要被关爱和呵护的种子,只要给予他们足够的阳光和雨露,他们就能够茁壮成长,绽放出绚烂的花朵。这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从事公益事业的决心和信念。也为我现在从事青少年危机干预工作埋下了种子。
回顾这些年的工作经历,我深感自己在成长和进步中所获得的每一份经验和教训都弥足珍贵。它们如同一面面镜子,映照出我,引领着我。
在公益事业生涯中,我经历了很多独特且难忘的事例,它们像一本厚重的教科书,不仅丰富了我的人生经历,更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串起我成长的轨迹,使我在公益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勇往直前。
你在深圳开展工作的时候,和当地政府机关或者非盈利机构有合作吗?一般可以得到她们的支持吗?
陈冬娜:深圳作为志愿者之城,也作为一线城市,在人文、社会福利等方面是相对来说做得很好的。像在深圳的公益机构大部分还都是能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达成合作。政府及相关部分也会给予一定的支持,从资源到资金层面都有。不过,疫情三年政府资金大多都投入抗疫,2023-2024年来这些资金就比较少了。
你从儿童性教育以及保护性侵女童的工作到目前的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作为一名女性,你如何看待这两类工作的意义?
陈冬娜:不管是儿童性教育和保护性侵女童或者青少年心理健康。这都不仅关乎到祖国花朵们的健康成长,更与社会的未来息息相关。
儿童性教育,是一个长期被忽视但至关重要的领域。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性教育不仅是关于生理知识的传授,更是关于性别认同、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通过科学的性教育,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体,学会尊重他人,同时也能够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避免受到性侵害的威胁。
从工作中能看到当一个人受到创伤后那个疗愈大多可能要用一生去愈合。正如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提出的“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有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一样。而我作为一名女性更深感其重要性与意义。如保护性侵女童的工作,它更像是一场无声的斗争。在我读书的时期于我而言人生当中很重要的一位女性存在的同学,她毕业前夕,和我讲了她小时候被性骚扰的遭遇。我一直记得那个夜晚我感受到深深的愤怒和无力。我当时只能拥抱着她告诉她现在没事了都过去了,那个人一定会得到他应有的报应。而当时的我真的不知道我还能做些什么……(这也为我在公益机构从事工作在我心里种下了种子。
性侵女童的事件时有发生,给受害者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伤害。我们不仅要通过法律手段严惩罪犯,更要从源头上加强预防性侵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性侵问题的认识和警惕性。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则是我们面临的另一个重要课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青少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压力和挑战。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为他们提供及时的心理支持和帮助。同时,也需要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宣传和教育,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
在公益机构里从事工作的,单从性别上来说,女性要多于男性。男性在公益机构里属于“香脖脖”级别,因为数量相对来说非常少。在公益机构里是女性力量发挥的重要舞台。女性往往更加关注细节和情感,更加善于倾听和理解他人的需求。在性教育和心理健康领域,女性工作者数量也是较多的。女性能够用更加细腻、温柔的方式,为孩子们提供关爱和支持。同时,女性也能够通过自己的经历和观察,为这些工作提供更加深入、全面的思考和建议。
因此,我将继续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和支持这些工作,共同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你感觉这两项工作内容在中国被关注的程度有多大?你的工作能够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吗?在法律层面,你觉得这两个领域有足够的保护吗?换句话说,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哪些需要提高?
陈冬娜:在中国,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认知的不断提高,对于我所从事的儿童性安全教育和保护工作,其受到的关注度正逐年攀升。回顾过去,2016年,当我们首次尝试将儿童性安全教育引入学校课堂时,遭遇的阻力和挑战可谓层出不穷。许多家长虽然意识到其重要性,积极邀请我们走进孩子的班级进行科普活动,但学校领导却常常以“我们小时候没有这样的课程也活得很好”为由,对这类活动持保留态度,担心其可能给孩子们带来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观念正逐步发生转变。从最初的我们主动上门讲解、推广,到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再到如今大众主动邀请我们开展活动,这一转变背后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人们意识觉醒的共同推动。如今,公益慈善事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期间也获得政府和社会大众的很多支持。
政策层面的支持更是为这一事业注入了强大动力。2020年10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颁布,并于2021年6月1日开始实施。这一法律的出台,不仅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更彰显了国家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视和决心。然而,法律层面的进步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高枕无忧。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仍需关注法律实施的细节和效果,确保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例如,在对于实施性侵者的惩罚力度上,我们仍需进一步探讨和加强。性侵行为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对于这类犯罪行为,必须依法严惩,提高违法成本,让犯罪者付出应有的代价。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相关法律框架的完善,为儿童保护等工作提供更为全面、有力的法律保障。
在我所从事的工作中,无论是开展儿童性教育、保护性侵女童,还是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我都深知法律的重要性。只有依靠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确保工作的合法、合规,我们才能赢得社会的信任和支持。同时,我也坚信,法律是社会公正和民主公平的基石。在一个法治社会中,我们才能真正享受到公平公正民主的社会环境,为孩子们的成长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和谐的空间。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