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期:《第二性》
听读书会的录音:
对于《第二性》这本由法国哲学家、作家西蒙娜·波伏瓦(Simone de Beauvoir)在1949年写成的神作,它的影响力似乎不需要过多渲染了。这本女性主义的经典著作不仅在法国和西方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还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球范围内激发了关于性别平等的讨论和运动。在中国,该书也被广泛阅读和讨论,对中国女性主义思想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波伏瓦在书中基于一种存在主义哲学的方法论述,探讨了女性的存在状态和自由问题。她的分析不仅影响了哲学,还对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学科产生了深远影响。她提出的“他者”概念成为理解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的重要工具。
与巴特勒不同的是,波伏瓦并没有将关注点放在女性自然属性的建构性论证上,或者说波伏瓦强调的是自然和文化之间的模糊之地/歧义。“女性不是天生的,而是社会造就的”(”One is not born, but rather becomes, a woman”)是《第二性》中高频率引用的论断,揭示了性别角色的社会建构性。这一观点激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进一步的研究,推动了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女性权利的倡导。我们这次的读书会想要邀请大家重读这本书,探讨进一步的问题,即什么是女性被社会建构的核心?同时,《第二性》中的另一个极为重要,但少有人讨论的论断是 “人不是生而成才,而是后天造就的天才” (“one is not born, but becomes, a genius”),为什么“天才”的建构一开始从根源上就将女性排除在外?
西蒙娜·波伏瓦(1908-1986)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女性主义者,法国作家、存在主义哲学家、知识分子、社会运动行动主义分子及社会理论家。她除了写作《第二性》之外,还有一些哲学著作如《歧义的伦理》、《存在主义和歧义》,小说如《宾客》、《第二天》等,以及三卷自传《一位乖女孩的回忆》、《岁月的力量》、《遭遇》,还有一些带有自传性质的书如《优雅的死亡》以及她的美国和中国纪行。“女性应该自由地选择成为她们自己”是波伏瓦一生在实践的女性主义理念。她投身法国第二波女权运动,启蒙了一代又一代遍布世界各地的女性们,在每一位女性主义者的思想历程中,必定会有波伏瓦的影子。
《第二性》通过对女性在历史、社会、文化和生物学中的地位进行详尽分析,提出了女性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被他者化的理论,奠定了现代女性主义思想的基础。今年五月份的读书会上,“女性和媒体”荣幸地邀请到了牛津大学摄政公园学院哲学教授凯特·柯克帕特里克——《成为波伏瓦》一书的作者,来和我们一起探讨了波伏瓦最重要的女性主义哲学思想,大家一起谈到了以下一些波伏瓦关于爱和“他者”的女性主义性别相关的价值伦理,主要包括了以下方面:
- 自我和他人的主体间性:爱只有通过尊重他人的自由才能完成
- 服从和颠覆及其边界:如何在“女性”的条件下完成自我
- 波伏瓦通过写作来实践一种女性主义方法
- 西方哲学的两种传统:理性和心灵
- 主奴之间的转变:女性的他者化以及“成为”自我的过程
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关注小宇宙播客“未驯化——一种精神生活”来收听五月份这期《成为波伏瓦》读书分享讨论的音频回放:“EP03 成为的立体性|与凯特谈谈波伏瓦的他者伦理”节目。同时,另一个小宇宙播客“祛魅研究所”也将往期的一些读书会音频整理播出。欢迎大家关注文末的往期读书会资讯获取相关免费资源,一起阅读。
波伏瓦在《第二性》中谈到了西方哲学的两种传统,比如黑格尔为代表的理性传统,相对的是她比较认同的以齐克果为代表的心灵哲学,她在书中写道:“黑格尔认为两性必须不同:一个是主动的,另一个是被动的,不言而喻,被动将是女性的命运。”关于“女性命运”的话题在台版《第二性》第一卷中一开始就占据了较大篇幅,女性关于“爱”和“给予”的“天性”真的是“命运”所倚,还是价值观所致?作为女性,她在《第二性》中写道:女性总是“面临对立角色的两难选择:要么成为奴隶,要么成为偶像。而且女性从来没法选择自己的命运”。比如她形容她母亲的矛盾之处在于,她完全相信奉献是伟大而高尚的,但是奉献和自我牺牲所带来的厌恶、欲望和各种苦涩已经到了她自己没法承受的地步。她的母亲一面强迫自己不断地奉献和牺牲,一面苦苦对抗自由被剥夺的痛苦。
在“历史”一章的论述中,波伏瓦拒绝反女权主义者基于历史理由提出的两个相互矛盾的论点,即:(1)女性从未创造过任何伟大的东西;(2)女性的处境从未阻止过伟大女性的个性蓬勃发展。正是在这些章节中,她引入了“天才”的概念,男性主义意识形态通过限制妇女的具体可能性和惩罚那些挑战限制妇女的行动,“天才”一开始就以各种名义排除了女性。
作为一部文学作品,《第二性》也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波伏瓦以其独特的文笔和深刻的见解吸引了大量读者,并影响了后来的女性作家和思想家。她的书激励了许多女性质疑和挑战传统性别角色,追求个人的独立和自由。
凯特教授在她最新发表的文章中,评价波伏瓦的《第二性》是一部在两种意义上的“天才”作品——其形式的创造性和内容的开放邀约性。凯特教授指出:“尽管时间的流逝,与多代读者对波伏瓦关于异化的歧义性研究的探讨中,我成为了波伏瓦方法仍然吸引许多人质疑世界和自己的见证者。她(波伏瓦)的榜样可能不是我们时代的,但她呼吁拒绝自然和文化的无精神决定论,即要不断将“人类对人类女性做了什么?”,“在女性状态下,一个人如何才能完成自己?”等悬而未决的问题作为一种开放的探讨,这些质询至今仍然显示了强大的力量,唤醒了一种为自由的可能性助产的躁动,而我们也将随之成为抵制异化/他者化的学徒。”
参考资料:
西蒙娜·波伏瓦著,邱瑞銮译:《第二性》,台版;
凯特·柯克帕特里克著,刘海平译:《成为波伏瓦》,中信出版集团, 2021年出版;Kate Kirkpatrick (2023年10月):“Femininity, love, and alienation: the genius of The Second Sex”, The British Academy: https://journal.thebritishacademy.ac.uk/articles/12/1and2/a02#s0004
2024年7月28日(周日)晚8点半,李赛可老师/传播学博士将和Spring一起在“女性和媒体“读书会畅谈《第二性》,试图回答女性在社会建构中的核心问题,延续凯特教授希望大家继续思考的关于“他者化”、“主体间性”、“自然和文化”之间的模糊性/歧义所在以及“天才”的社会建构的性别视角。欢迎大家关注以下参会信息,到时候来现场提问并表达你的具体经验、困惑和见解。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