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期:《类人猿赛博格女人:自然的重塑》

Published by 女性和媒体 on

听读书会的录音

PPT下载

大家可能听过不少关于第一波、第二波、第三波甚至第四波女权的理论,也在之前接触过我们读书会关于这几波浪潮的这些代表人物的核心思想,这个月我们想要介绍和研读的文本,是和一位十分独特的女权主义者相关,她和之前我们了解的女权主义者不同之处在于,她是一位科学家,同时她呼吁女性应当放弃“身份”(Identity),转而追求“亲缘”(Affinity),即以女性联合体的方式出现,以此挫败父权文化的指认企图。而赛博格就是亲缘性女性联合体的象征,表面上看来它是一个整体,但实质上它又是迥然相异的片段的组合;它“既是被分解的又是被组装的,是后现代意义上集体而又个人的自我。女性主义者必须懂得如何编码这个自我。(唐娜·哈拉维)”


唐娜·哈拉维断言,“无论是在意识形态上还是物质上,我们都不可能回到(传统世界)了。不仅‘上帝’已死,‘女神’也死了;要不然就是两者都在微电子与生物技术政治驱动的世界中得以复活。”

上图:《类人猿、赛博格和女人:自然的重塑》(1991)的英文版封面 
(《赛博格宣言》收录在该书中)

什么是哈拉维眼里的赛博格?
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两位科学家曼弗雷德·克莱因斯(Manfred Clynes)与内森·克兰(Nathan Kline)认为,人类脆弱的生理机能需要经过一定的改造,例如植入辅助性控制设备,方能适应未来高速的星际旅行。以此为研究的出发点,克莱因斯与克兰在一只小白鼠身上植入了渗透泵,通过渗透泵向其体内注射化学物质以便控制生物化学反应。1960年,两位科学家将实验结果发表在《宇航员》杂志上,同时提供了在人体应用时的改进方法。他们将通过实验得到的造物命名为赛博格(Cyborg),并描述为“自我调节的人机系统”(self-regulating man machine system)。赛博格一词由神经控制装置(Cybernetic device)与有机体(organism)两词合成。国内也译为“电子人”。

赛博格的概念代表了对严格边界的排斥,特别是那些将“人”与“动物”、“人”和“机器”分开的边界

赛博格概念的提出在自然科学界与人文科学界都掀起了波澜。生物学家、化学家、工程师和医生固然对赛博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艺术家、哲学家和文艺批评家也为这一概念对人类固有思维方式带来的冲击大感兴奋。1985年,唐娜·哈拉维发表了著名的《赛博格宣言:二十世纪晚期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主义女性主义》(A Cyborg Manifesto: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alist-Feminism in the Late 20th Century),正式将赛博格概念应用于女性主义研究领域。哈拉维将赛博格定义为:“赛博格即神经控制有机体,是机器与生物的杂交,既是社会现实的造物又是虚构的造物。”

上图:唐娜·哈拉维著作《类人猿、赛博格和女人:自然的重塑》中文版封面

唐娜·哈拉维(Donna J. Haraway):不做女神,宁愿做赛博格
哈拉维是一批有影响力的女权主义学者中的一员,这些学者在考察对性别的信念如何建构起关于自然的知识而转向科学哲学之前,曾接受的都是科学家培训。唐娜·哈拉维最著名的著作仍然是1985年出版的《赛博格宣言》。它始于罗纳德·里根当选后《社会主义评论》(Socialist Review)关于女权主义战略的一项任务,并发展成为一种预言去思考控制论和数字化如何改变了男性或女性——或者,实际上,任何类型的人的意义。她获得了十分狂热的追随者,Hari Kunzru几年后在《连线》杂志上这样描述她:“对于20多岁的波西米亚人来说,她的名字有一种通常为技术表演或新的苯乙胺保留的声望。”

上图:唐娜·哈拉维在美国加州圣克鲁兹的家中. 摄于2019年5月
图片拍摄者和来源: James Tensuan/The Guardian 《卫报》

唐娜·哈拉维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并在1972年在耶鲁大学取得了生物学的博士学位。她曾在夏威夷大学(1971-1974)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1974-1980)教授妇女研究和科学史。1980年,她开始在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担任教授,成为美国首位女权主义理论终身教授。


哈拉维的作品为研究人与机器以及人与动物的关系做出了贡献。她的工作引发了灵长类动物学、哲学和发育生物学的争论。哈拉维在1990年至1996年期间参与了与女权主义理论家林恩·伦道夫的合作交流。她是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意识史和女权主义研究系的名誉教授,也是科技研究领域的杰出学者。她还为信息技术和女权主义理论的交叉做出了贡献,是当代生态女权主义的领军学者。她的作品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了非人类过程的自组织能力,并探讨了这些过程与文化实践之间的不和谐关系,重新思考了伦理的来源。1992年默顿奖表彰她的作品——《灵长类动物的愿景:现代科学世界中的性别、种族和自然》。2017年,她被授予威尔伯十字勋章,这是耶鲁大学校友的最高荣誉之一。


哈拉维虽然不再信教,但天主教对她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因为她早年是接受的天主教学校中修女的教导成长的,其中圣餐的印象还使得她经常将物质进行一种比喻性的联系。由于她出生于二战以后,经历了冷战时期,她慢慢开始了解和批判地接受马克思主义,至今她仍自称是马克思主义的女权主义者,她对于拉图尔十分接地气的将人类和非人类的行动者网络理论实践于现实的想法是十分赞赏的,虽然后者并不认为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

上图:“现实是一个在世界的和居住的问题。这是一个检验事物的持久性的问题。事物到底站不站得住脚?” 图片拍摄者和来源:James Tensuan/《卫报》

哈拉维最近的一本书——《与麻烦共存》(Stay With The Trouble),展现的是一直以来她的解题思路:致力于在麻烦中寻找答案,而不是一味地愤世嫉俗。她近年来也一直参加各种运动,接受记者采访,并在学者的播客中一起探讨赛博格的意义,幽默地表示应该更新赛博格宣言至3.0版了,因为有些概念已过时。但虽如她所说概念有过时的可能,其核心精神和价值并未丧失,一直都在且不断变化着。


2019年英国《卫报》记者Moira Weigel去美国西部采访她的开头是这样写的:“开车去圣克鲁斯看望唐娜·哈拉维,我不禁觉得自己生不逢时。一头驴子的金属雕塑矗立在哈拉维家的前廊上,当我们按门铃时,冲到她前门的狗在吠叫,还有一只黑色的大公鸡在后面的笼子里昂首阔步走来走去——整个场景唤起了一个自由和创造力的时代。”

上图:《与麻烦共存》(2016)一书的英文版封面

这种自由和创造力是否正是激发哈拉维科学的想象精神的动力?11月30日晚8点半我们一起来和主读和与读者们试着理解哈拉维的赛博格生态女性主义的意义和解题思路!欢迎大家都来讨论哈拉维所秉持的不要“身份”的女性主义联合体到底是什么样的整体?

参考资料:武田田:《赛博格与生态女性主义》

维基英文百科:《Donna J. Haraway》

Moira Weigel:《卫报访谈:Feminist cyborg scholar Donna Haraway: “The disorder of our era isn’t necessary”》,网址: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9/jun/20/donna-haraway-interview-cyborg-manifesto-post-truth

11月30日晚8点半,徐迎春博士将带领大家梳理一下她非常感兴趣的关于赛博格女性主义的相关概念和理解。来自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传播学博士生林之舒以及艺术家/传播学博士杨舒蕙老师也会和我们一起分享读这本书的些许感想,同时也希望大家能现场提问和我们一起交流,比如什么是赛博格以及如何能赛博格?让我们11月一起解读这本能让我们换一种思路寻找可能答案的好书,期待你的现场探讨和参与哦!

Categories: 读书会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Avatar placeholder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